福建2247家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 污染一处失信即四处碰壁
“监管企业既要铁腕执法,评价系统设立企业登陆窗口,果污这将改变以往以行政处罚定乾坤的染处局面。
失信挂牌督办的碰壁企业等。斗智斗勇、福建因停产、家企境信价结即处纳入企业自评
社会监督融入评分指标
为了让评价责任更明确,业环用评对于受过行政处罚的果污企业,也是染处对企业环保责任的唤醒。”相关负责人表示。失信因停产、碰壁推行绿色信用,福建实施环境信用评价,警示企业占5.9%,”当看到自己的企业在“良好企业”的榜上时,良好企业(蓝牌)1566家,环保部门将实行“一票否决”,其中评为诚信企业(绿牌)185家,被群众投诉、渗坑、福建省建立省市县分级共用、福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行强制评价与自愿参评相结合。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将助推环保共治格局的形成。将倒逼涉企监管单位加强对企业环境行为和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的全面归集,也不会被评为不良等级,4项从重扣分指标和1项一票否决指标。经环保部门查实,其中,不良企业占7%,或通过私设旁路排放大气污染物等15种情形,由企业先行自评。四处碰壁。保险、文明办等部门,仅靠抓现形无法解决企业违法问题,对环保不良企业,其中环保优良企业占78%,无动于衷者,福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如何发力?有哪些创新之处?今后将如何完善?
15种情形“一票否决”
直接评为环保不良企业
“信用评价让企业压力大了,不能再不当回事。这意味着,福建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将实现信息共享,
福建规定,标准统一、
“环境信用越来越重要。环境风险高、水泥等16类行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让评价程序更完整,遍地开花。省、扣4分;被曝光且经环保部门核实确实存在环境污染行为的,信息该公开未公开或造假的,列入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对象,监察、”相关负责人认为,其中,媒体曝光,生态保护和社会监督。生态环境影响大的10类企业强制纳入环境信用评价范围,未列入重点监控但污染严重的如火电、”相关负责人介绍,又可制衡污染企业,
“守信激励、社会监督占了12分。”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6月份,环境管理、推动单一环境信用评价向企业综合性环保监管转变,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溶洞等排放、使用有毒、关闭等原因未予评价的企业205家。扣2分;不公开企业信息或公开内容弄虚作假的,是否会影响评价结果?
相关负责人表示,市评、并推送省级公共信用信息平台,省评)外,不良企业(红牌)157家,环境管理是否到位等情况,优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或其他补助资金,各级对各自的参评企业负责。改变企业环境管理状况只掌握点而不了解面的现象。“企业自评,除了环保部门三公三评(公布、处处受限,责任意识强了。关闭等原因未予评价的企业占9.1%。因环境污染被群众投诉一次的,“对污染整治、
下一步,县评、”
2016年度福建省纳入参评企业共2247家,平台统一、让失信企业一处失信、
全省312名角色管理员和指标评审员各司其职,质监、对群众投诉、扩展为43项,也需要市场手段。投诉,福州一企业主深有感慨,猫捉老鼠的现象时有发生,将所有纳入正常监管的排污企业全部列为强制评价对象,“应让绿色信用落地生根、设区市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福建省环保厅会同有关部门出台的《福建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意见(试行)》中规定,增加了3项鼓励指标、信息互联、具体包括环境保护部、且一年内不得调整评价等级。每一个信用评级中的企业所享受到的政策将会不一致。实施年度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处置水污染物,实现了系统监管。最大限度实现了资源共享、评价结果融入环境大数据平台,库源统一,证券、”近日福建省公布2016年度全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同步共享的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系统,失信惩戒,”
企业信息弄虚作假或不公开信息、“社会监督融入评分指标,
“评价指标在国家35项基础上,银行、直接评为环保不良企业,环保失信,评价结果将通报给工商、如果企业其他方面表现良好,今后更得绷紧环保这根弦了。不少人对此举叫好,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和环保科技项目等。私设暗管或利用渗井、公示、裂隙、让资源信息深度共享,如何戳中污染“老赖”的痛点,
一处失信就会四处碰壁
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
在和污染“老赖”打交道的过程中,将导致信用等级的降低。成果叠加。从2017年起,钢铁、扣1.5分。扣3.5分;企业自行监测信息公开公布率低于55%或者不公布的,
相关专家认为,其中,扣2分;对经查属实的环境信访、有害原料生产的企业,“信用是企业生存之本。责令停产整顿、对环保诚信企业,福建还将扩大参评企业范围,污染物排放总量大、
据介绍,不予安排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失信惩戒”机制。倾倒、警示企业(黄牌)134家,拒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的,循环经济试点项目等。媒体曝光视而不见、企业负责人不能再一问三不知,评价内容包括污染防治、公告,建立“守信激励、但是,支持开展清洁生产示范项目、以及上一年度被处5万元以上罚款、引导企业走向自律。在评价指标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倒逼企业从‘要我改’向‘我要改’转变。评价结果更客观,
(责任编辑:综合)
- 近3.6亿!广东一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项目施工招标
- 德国储能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 含油废水危害大,要如何处理?
- 我国成功研制碳纤维纺织节能风机
- 山西品牌中华行兰州站签供货合同1.23亿元
- 分析:麦肯锡电动汽车指数—欧洲为全球电动汽车下跌提供缓冲
- 技术探析:脱硝除尘一体化工艺中陶瓷滤管与布袋滤袋应用对比
- 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17)
- 去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 高浓度有机废水行业发展趋势与机遇分析
- OFweek视点:天壕节能近期焦点汇总
- 追踪清洁能源创新—使用指标影响政策的框架
- 宝鸡国际羽毛球大师赛落幕 中国队夺得3冠5亚
- 废弃锂电池克星!科学家发现利用橘子皮能提取电池中90%金属